李渊太原起兵
大业十一年(公元615年),隋炀帝任命唐国公李渊为河东宣慰大使,留守太原,赴山西镇压农民起义。李渊,字叔德,祖籍陇西成纪(今甘肃秦安西北部)人。他是大贵族出身。其祖父李虎曾帮助宇文泰在关中建立政权,是西魏、北周的府兵八柱国之一,死后被追封为唐国公。李渊八岁时继袭唐国公的封爵。李渊升任太原留守后,一些关东世族子弟为逃避辽东兵役,纷纷投靠李渊,河东的一些官吏看到隋朝大势已去,也和隋朝统治者貌合神离,不断劝李渊乘机起兵,建立新王朝。
李渊次子李世民是太原起兵的主要策划者,晋阳县令刘文静向李世民分析当时的形势说:“现在隋炀帝远在江淮,李密围攻洛阳,各地起义军不下数万,在这种形势下如果有人起来倡呼,取天下易如反掌。现在乘虚进入关中,号令天下,就可以成就帝业。”于是李世民开始秘密进行起兵准备。
当时,李渊与突厥作战失败,隋炀帝准备把他招到江都(今江苏扬州)治罪,李世民乘机劝说李渊起兵。他说:“现在隋炀帝荒淫无道,百姓穷困,太原城外已是烽烟四起,如果您只知道效忠隋朝,那么既有不能平定农民起义的忧虑,又有被隋炀帝治罪的恐惧,恐怕要大祸临头了。不如顺民心,兴义兵,您就能够转祸为福了。”听了世民的主张,再加上其他谋士的劝说,李渊渐渐地坚定了起兵反隋的决心。公元617年6月,李渊命刘文静假造隋炀帝的诏书,伪称要征发太原、西河(今山西汾阳)、雁门(今山西代县北部)等地,派李世民、刘文静等到各地募兵,召集到一万余人。另一方面隋炀帝为了东征高丽,搞得人心惶惶的,更加深了李渊反抗隋朝的情绪。
太原的两位副留守,其实是隋炀帝派到太原来的耳目,专门监视李渊等人的行动。现在看到李渊招兵买马,就心存疑虑,准备告发。正巧这年太原大旱。一天,李渊要前往晋祠,为民求雨。两位副留守准备借晋祠祈雨之际,捉拿李渊父子及其亲信,没想到竟弄巧成拙。李渊先发制人,伪称二人与突厥暗中勾结,结果,两人反而成了冤死鬼。然后,他们联合突厥势力,依靠关陇、河东地主集团的力量,尊称隋炀帝为太上皇,拥立代守长安的杨侑为帝。李渊令长子建成为左军大都督,次子为右军大都督,率领招募的“义兵”,从太原誓师出发,进军长安,四儿子元吉则留守太原。
同年七月,李渊和长子建成、次子世民率三万人马,沿汾水河谷南下,到达霍邑(今山西霍县)。适逢大雨,大军不得不停下来。另据探子报告,隋炀帝已急派虎牙郎将宋老生率两万精兵镇守霍邑,又遣左武侯大将军屈突通屯驻河东,一起阻止唐军的前进。此时,军中又流言四起,说原隋将刘武周勾结突厥,乘太原空虚,想要偷袭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择文网【zewenxs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政治故事与趣味》最新章节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