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尔特·惠特曼:美国诗坛巨子
《百位世界杰出的文学家(下)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择文网zewenxs.com
华尔特·惠特曼:美国诗坛巨子
华尔特·惠特曼,美国著名诗人。他用日常生活的语言,从新的角度描写人的肉体、灵魂和宇宙之间的关系,把诗歌从当时的习俗中解放了出来。
惠特曼于1819年出生于美国东部长岛西山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,5岁时全家迁到布洛克林,父亲做了木匠。惠特曼的母亲是个宁静而高尚的女性,她潜移默化地给了惠特曼内在品质方面的影响。惠特曼的祖父和著名的民主主义者汤姆·潘恩是朋友,惠特曼的父母又是空想社会主义的追随者,这些给少年惠特曼幼小的心灵上播下了民主思想的种子。
由于家境困难,惠特曼只念了五年小学,从11岁起,他就被迫走上了自立谋生的道路。他做过勤杂工、排字工、编辑、教师、职员……繁重的劳动,夺去了惠特曼的童年。不消说书声朗朗的课堂与他无缘,就连自学的时间也几乎没有。虽然处境艰难,但是他对知识的渴望却与日俱增。在工作的余暇,惠特曼勤奋自学。他怀着浓厚的兴趣阅读民歌、希腊史诗、莎士比亚戏剧、司各特小说,以及拜伦、白朗宁、乔治·桑、狄更斯等西欧各国进步诗人和作家的作品。随着成年累月地大量阅读,惠特曼早已具有的民主进步思想迸发出来,他支持解放黑奴的斗争,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说。
1841年,惠特曼成了纽约《新世界》报社印刷所的排字工人。由于他工作勤勉,擅长文字,不久被提升为该报记者。于是,他便一边工作,一边写作。在1841至1842年间,他先后写了七篇短篇小说和一些诗歌,发表在文艺刊物上。惠特曼早期诗文多是摹仿性的趋时之作,以多愁善感的情调,宣扬某种教条式的主题思想,在艺术上还不是很成熟。虽然如此,这些作品还是给他带来了初入文坛的声誉。
在他担任《曙光报》和《布洛克林每日鹰报》编辑期间,曾先后两次被解雇,原因就是大胆而彻底地谴责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,得罪了资产阶级的代理人。
后来经朋友引荐,惠特曼受聘到南方大城市新奥尔良任《新月报》编辑。惠特曼被当地依然存在的残酷的奴隶制度所震惊,只工作了两个月,他便无法遏制心中的愤懑,不顾友人的一再挽留,离开了新奥尔良。
惠特曼辞职后,沿密西西比河乘船上行,在国内进行了长途漫游。他访问了芝加哥城,游览了五大湖区,观赏了雄伟壮观的尼亚加拉大瀑布。惠特曼广泛地接触了社会中下层的劳动人民,从渔夫、水手、码头工人到车夫、开荒人以及黑奴,深入地了解他们的苦难生活与斗争经历。惠特曼在时代的洪流中奋力上游,不断地探索着人生、社会、民主。
经历了这次国内漫游,惠特曼扩大了眼界,思想更加成熟。当他回到纽约后,换上工人服,继承起父亲的旧业,成了一名木匠。白天,惠特曼紧张地劳动,以维持自己和一家人的生活;晚上,他不顾一天的劳累,在灯下潜心创作。经过大胆的探索,惠特曼写出了具有新的表现形式的自由体诗,在诗歌创作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。
1855年,惠特曼自己动手排印了《草叶集》第一版,只有94页,10首诗。它一问世,就受到了猛烈的攻击,从它的内容到它的形式,都不为人们所接受。但是,惠特曼没有退却。第二年,他又印了第二版,增加了12首诗。《草叶集》展现了丰富的内容,有对大自然的赞美,对劳动者的歌颂,也有对虚假民主的揭露,对革命斗争的热情讴歌。在艺术上,摆脱了传统格律诗的束缚,具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毕尚,风华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择文网zewenxs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